来源:沧州网|时间:2016-11-21|栏目:国内
黄梅戏《妹娃要过河》剧照
楚剧《大别山人》剧照
赣剧《窦娥冤?斩娥》剧照
湘剧《谭嗣同》剧照
荆楚网讯 记者沈素芬 实习生王志炜
如果说,在中国有哪一种艺术样式是全民的,体现了最为广泛的审美趣味和欣赏口味,成为从显贵到文苑再到市井再到乡村一致爱好的对象,那就是戏曲。
作为唯一一个有着数千年史前史、800年兴盛史、300个声腔剧种和5万个剧目累积量、覆盖城市乡村广大幅面和十几亿民众、生生繁衍至今而顺势长入现代社会的舞台艺术门类,戏曲是中国传统审美文化孕育出的一道亮丽景观。
然而,随着社会变迁和新媒体的普及,无论是受众面较广的京剧还是地方戏曲,都面临着人才青黄不接、观众流失严重、抢救与创新不足等现实问题。
近日,荆楚网记者陆续采访了湘鄂赣皖四省戏曲名家,他们分别就地方戏曲传承与发展谈了自己的思考。
楚剧表演艺术家彭青莲认为,地方戏曲的传承发展涉及到资金、政策、人才等方方面面的因素,但目前人才问题尤为突出。“比如我们汉剧搞招生,有的人愿意来有的人不愿意来。一些条件好的学生不愿过来,因为我们提供的政策不足以吸引他。也就是说,目前只有通过好政策打消戏曲人才在生活、工作、发展等方面的顾虑,才能真正吸引并留住他们。” 彭青莲表示,戏曲发展需要薪火相传,她对未来有信心。
“赣剧传承遇到了很严重的坎,最突出的就是人才的青黄不接。”赣剧表演艺术家龚国光介绍,以前,文艺学校招生要自己拿钱买国家的一个中级指标,学生毕业了就是中专生了,有文凭了,所以毕业以后,很多人都跑掉了。“跑掉干什么?做其他的事情,因为他有文凭了,他是进文艺学校买文凭。”“现在呢?招生全部由政府部门负担,学校教你不要钱,但是要签订’生死状’——政府拿钱培养你,你以后一定要服务的呀。所以很多人一考虑到未来的发展,都不愿意过来了。” 龚国光认为,一百年前,国内的清华、北大等大学已经尝试过“戏曲走进高等院校”,“所以我们也都在研究、探索在新的时代,如何让戏曲走出低谷,让更多的年轻人加入进来!”
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黄新德列举了当前的一个现象:“为什么孩子们一窝蜂都去考北京电影学院,把学校的大门都快挤破?因为将来他们很有可能成为大明星,发大财。而从事传统戏曲工作,付出和收获是不成比例的。” 黄新德坦言:“至今,说真话,我其实远不如一个小村长,村干部都比我厉害。目前,戏曲艺术家的社会地位也好,确认度也好,经济待遇也好,都并不理想。这就造成了很多孩子不想学。所以试想,如果我们让孩子学戏像把他推进火坑,他们还会想学吗?” 黄新德说,希望国家努力提高民族艺术工作者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
湘剧表演艺术家王阳娟认为,随着政府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建设,各地方剧种其实都在奏响振兴,传统戏曲进入了繁荣时期。“现在的戏曲人才问题确实很突出,所以更需要我们戏曲人的传播。我们希望让通过广泛传播,让全社会一步步认识并走近楚剧、黄梅戏、赣剧和湘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