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沧州网|时间:2016-11-10|栏目:理论
原标题:秋高为何气不爽?
华北地区频繁在秋冬季节遭遇重污染天气,既有客观上的不利气候条件的影响,也与较高的污染排放有关
今年秋冬季,我国北方预计会出现南风多、逆温时间长、静稳天气多等现象,这些气候特征都非常不利于空气扩散
11月4日早上8点,北京街道上戴着口罩出行的人多过以往。望着窗外的灰白天空,出租车司机李师傅说,“雾霾又来了,有点‘辣嗓子’,这雾霾怎么来得这么勤!”根据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的空气质量预报,11月4日北京城六区空气质量指数为280到300之间,主要污染物为细颗粒物。
北京正在经历的雾霾,是10月以来袭击京津冀区域的第四轮比较严重的空气污染。供暖尚未开始,本应秋高气爽的季节,何以频频被雾霾袭扰?大气治理攻坚战已经打响3年多,到底采取的措施有没有效果?与雾霾相伴而来的诸多追问,期待有个答案。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柴发合认为,近年来,华北地区频繁在秋冬季节遭遇重污染天气,既有客观上的不利气候条件的影响,也与较高的污染排放有关。
柴发合解释说,9月、10月是华北地区秋冬季节的交替时刻,北方的冷空气南下与南方的暖湿气团北上相遇,容易形成静稳、高湿、逆温层较低的气象条件,非常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如果这样的气象条件维持两三天以上,就会导致重污染天气出现。
2013年以来的监测数据也证实,华北地区在秋冬季的转换期,只要出现静稳、高湿的气象条件,必定出现重污染过程。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贺克斌说,研究发现,大部分重污染天气出现的时候,空气中的湿度都超过80%。
中科院大气所研究员王自发则认为,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今年秋冬季,我国北方预计南风多、逆温时间长、静稳天气多,这些气候特征都非常不利于空气扩散,容易造成污染积聚。
虽然专家们都认可不利气象条件的加码作用,但也都一致表示,雾霾的根源,一定是较高的污染排放。贺克斌说,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上世纪90年代,在9月、10月也会出现静稳高湿的气象条件,但为什么人们的记忆中没有霾呢?因为那个时候的污染排放量只有现在的1/3。只要排放量回到那个水平,就不会出现一碰到不利气象条件天气就重污染的局面。
柴发合说,分析近几次重污染过程北京空气中的污染物可以看出,硝酸盐、硫酸盐、有机碳(OC)、元素碳(EC)浓度占比都较高,说明北京市PM2.5浓度受本地及周边的机动车和工业燃煤排放,以及氮氧化物等二次转化影响显著。
10月以来雾霾频繁袭击京津冀,同时也加重了人们对即将到来的供暖季燃煤污染的担忧。对此,环境保护部大气环境管理司司长刘炳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冬明春重污染天气的频次可能会多,但污染强度不会达到去年爆表的程度。
据悉,针对10月以来京津冀出现的重污染天气,环保部已累计派出22个督查组。环保部环境监察局局长田为勇介绍,督查发现部分高架源企业仍在超标排放污染物,部分城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减排措施未落实,个别“土小”企业群环境问题突出。诸如,在现场督查中发现,河北省迁安市政府对企业提出的应急减排措施不合理,在启动应急响应后,部分企业未采取任何实际减排行动;对企业应急响应措施督导力度不够,检查内容流于形式,无法促进企业实际减排。
“目前,我们正在对北京、廊坊、保定等几个城市重污染天气应对预案措施进行评估”。刘炳江指出,解决地方应对措施不实、不匹配的问题,将让环境执法更有的放矢。
雾霾频发的严峻现实提醒我们,大气治理这场攻坚战的复杂性、艰巨性与长期性。此时更需要保持治霾举措的定力,不能因为好天气多了,治理就放松了,思想就懈怠了;也不必因为雾霾来了,就怨天尤人,失去对治理的信心。
(责编:李彤、李栋)上一篇:检察微信公众号要回应举报申诉
下一篇:人民币国际化驶入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