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沧州网|时间:2016-11-24|栏目:时评
6月6日开幕的第二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北京峰会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为国际创意与可持续发展中心(简称ICCSD)授牌。全球首个以创意和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二类中心正式落户北京。
据介绍,早在2015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大会就通过了在北京设立国际创意与可持续发展中心的决定。半年多时间来,北京在ICCSD的办公选址、组织架构、工作人员配置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工作,为中心正式成立做好了充足准备。
北京市工业设计促进中心主任陈冬亮介绍,ICCSD未来工作将聚焦研究、信息、培训、合作、示范五个方面。其中,主要是组织和协调国际智力资源开展跨学科、跨领域、跨地区的研究;信息工作是指建立国际交流共享机制,形成面向全球开放和领先的创意数据库。此外,还要在中国、区域和全球层面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和培训,构建线上线下教育和培训体系,开展能力建设活动;还要在指定城市或领域,将研究付诸实践。最后是寻求文化和可持续发展、创意产业、创意城市网络间的合作模式,组建全球创意合作网络。
此次北京峰会上,参会的各方代表将探讨以创意为切入点,促进供给侧改革、构建高精尖经济发展结构发挥的重要作用;分享中国在经济新常态下推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经验和成果;交流尊重民族差异,包容文化多样性,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会议将为中国乃至世界各个国家城市建设提供借鉴,为全面推动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贡献力量。
相关新闻
万个民族服饰元素构建时尚创意数据库
1万多个民族服饰的时尚元素,融入到笔记本、书签、饮料瓶包装等各种生活用品的设计理念中,成为一种新的时尚符号。昨天在创意城市北京峰会上,市科委重大项目打造的工业设计民族风,成为吸引各国嘉宾的一道闪亮风景。
在峰会的门口处,寨现-再生展示板块展示了北京市科委的一项重大成果。只见来自彝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的绚丽服饰,被分解成几百种饰品、花纹图案等元素。这些元素通过设计师再加工,成为笔记本的封面、手机壳的图案,甚至成为布艺书签等。
负责该重大项目实施的中国手工坊品牌营销总监包唐韬告诉记者,市科委投入了大约300万元科研经费,支持建立了《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元素提取与再开发平台建设》,相关企业则投入1000多万元,在云南、贵州等地实地寻访传统绣娘,并邀请设计师拆解出了1万多个传统服饰文化元素。如今,这1万多个传统服饰元素已经纳入一个数据库,实现了设计师、服装企业与传统文化的无缝对接。甚至奢侈品牌爱马仕的设计师,都已经开始尝试使用这些元素进行设计创作,并取得了很好的市场反响。
包唐韬透露,目前数据库主要采集了彝族、苗族、布依族等十几个少数民族的传统服饰元素,下一步还将到西藏、新疆等地,采集藏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更多少数民族的传统服饰元素,进一步扩大数据库的规模。